矿业开发伴生的尾矿治理是全球性挑战。洛阳钼业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探索尾矿资源化利用新路径。依托科技创新,近期在尾矿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等多个方向取得显著阶段性成果,为减少尾矿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贡献了宝贵的“洛钼方案”。
铺就“绿色之路” 尾矿基道路材料试验成功
在G344国道秋扒段,一段看似普通却意义非凡的100米试验公路近日成功铺设并完成初步验证。这是由洛阳钼业联合栾川县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中心、建研建材有限公司协同攻关的国内首条完全采用钼尾矿替代传统砂石材料的道路基层试验段。
项目团队创新应用“碱激发固化技术”,实现了尾矿掺量高达85%的重大突破。初步验证显示,该试验段路面的压实度、平整度、7天抗压强度与弯沉等核心指标全面优于设计要求。据测算,每公里此类道路可消纳尾矿约1.2-1.5万吨,并有望降低筑路材料成本15%以上。这标志着公司在尾矿“全粒级利用、就地取材、大规模消纳”应用于交通基建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目前,相关团体标准《道路基层用钼尾矿基固化材料应用技术规程》正在加速编制中,为未来规模化应用提供技术规范支撑。
播撒“生态之种” 尾矿库土壤化种植试验启航在三道沟尾矿库,一场旨在“点渣成土”、改写尾矿生态命运的开创性试验正在钨业二公司紧锣密鼓地推进中。面对强碱性(pH值9-13)、坚硬如“铁板”的闭库尾矿滩面,洛钼中国区统筹部署,启动了国内领先的尾矿土壤化种植试验。
项目团队借鉴前期扎实的实验室研究,采用深松机、旋耕机等设备对尾矿进行深度破碎,并科学掺混秸秆、有机肥、特定配比的黏土等改良基质。同时,运用柠檬酸干粉、腐殖酸雾剂调节酸碱度,并架设精准喷灌系统。目前,在约10000平方米的试验区内,苜蓿、油莎豆、辣椒等十余种先锋作物已成功播种。工作人员正密切监测记录作物生长数据。
与此同时,在上房沟矿区植被恢复示范园,另一项聚焦“尾矿再利用于植被恢复”的生态修复试验田项目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该项目试验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其核心在于对矿区尾矿和土壤进行精细筛分去除粗颗粒,然后将其与有机肥、秸秆、腐殖酸、柠檬酸等原料进行科学配比混合,成功制备出适用于植被生长的新型改良土壤。在精心制备的改良土基础上,项目团队分别播种了高羊茅、苜蓿、黄豆等适应性植物。目前,这些植物长势良好,为利用处理后的尾矿进行高效、规模化的矿区植被重建与生态修复,提供了宝贵的初步验证数据和实践经验。
这两项试验虽应用场景与技术路径各有侧重,但共同构成了洛钼在尾矿生态化利用方向上的重要探索,最终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尾矿生态修复与土地资源化技术体系,为未来大规模尾矿库生态治理、矿区复绿及可能的农业利用开辟全新路径和模式。整个试验将持续至今年11月底进行收获观察。
构建“循环之网” 多维度综合利用协同发力尾矿铺路与土壤化种植,是洛钼在尾矿综合利用宏大蓝图上的最新亮点,但远非全部。公司正围绕“绿色开采-智能分选-固废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在多个维度协同发力:持续深化技术,从钼尾矿中精准提取回收白钨、铜、铁、硫等有价元素,最大化资源价值。大力推行绿色能源、节电设施设备、循环水替代淡水等,降低能耗与碳排放,为矿区运营注入绿色动能。
从坚硬路基到希望田野,从工业废料到宝贵资源,洛阳钼业在尾矿综合利用领域的每一项探索与突破,都凝聚着对可持续发展的坚定承诺和对科技创新的不懈追求。未来,公司将持续探索,不断拓展尾矿资源化利用的深度与广度,努力实现从“工业循环”到“生态共生”的跨越,为推动矿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洛钼智慧”和“洛钼力量”!我们期待这些探索的种子能在未来结出更丰硕的绿色果实。(洛钼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