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风向  |   行业资讯  |  正文
渤海海峡南部海岸带1∶5万综合地调取得四项成果
发表时间 :2025-08-04    来源:中国矿业网

   《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近日公布了“渤海海峡南部海岸带1∶5万综合地质调查”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

  “渤海海峡南部海岸带1∶5万综合地质调查”项目归属“渤海近海海域海岸带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二级项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烟台海岸带地质调查中心承担,工作周期为2021-2023年。该项目主要目标任务是查明渤海海峡南部重点海域水文动力、地形地貌、表层沉积物类型等基础地质信息;调查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类型和分布,分析探讨其演化规律、影响因素和演变趋势;调查莱州湾南岸区域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地质环境问题,分析其控制因素并提出对策措施。其中,2023年重点工作之一是调查长岛西部海域海洋牧场规划区海洋水文特征、生物特征、地形地貌特征及海底底质特征,为海洋牧场及锚地的选址规划提供基础地质支撑。

  一是构建了渤海海域三维潮流模型,分析预测研究区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对周边海域流场的影响,并采用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人工鱼礁的工程建设导致工程及周边海域潮流流速发生变化。项目组使用软件构建三维潮流模型,对研究区及周边海域的流场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礁体投放区正上方海域全潮平均流速增大范围在1-3.5厘米/秒之间;东西两侧礁体投放区之间的海域涨潮平均流速减小范围全潮平均流速减小范围在0.5-2.6厘米/秒之间。礁体投放仅影响工程直接建设海域以及工程外侧约2000-3000米的海域范围内,流速增强和减弱的程度较为有限。因此,研究区礁体投放不会造成大范围的水动力环境的变化。

  二是分析了研究区海水富营养化程度。项目组以无机氮、化学需氧量、活性磷酸盐为环境评价因子进行了研究分析,获取了富营养化指数EI。结果表明,EI空间分布特征为高值点位于研究区北部、砣矶岛西南部、大黑山岛西部-西南部,整体来说研究区海水富营养化程度低,整体海水质量较好。海洋牧场规划区仅零星分布有3处轻度富营养化区域,主要分布于养殖区附近,受石油类污染物、人工渔业养殖等活动的影响较大。

  三是分析了长岛海域海水和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项目组分析研究了海水和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结果表明,两者平均质量浓度分别符合国家Ⅱ类海水标准值和国家Ⅱ类海洋沉积物标准值,其单因子平均污染指数均低于1,重金属污染程度整体较低,其重金属潜在污染来源可能为石油类、生活污水排放、水产养殖污染等。

  四是分析了调查区海底承载力。项目组对所取土样进行含水率、压缩、抗剪、容重、颗粒密度、相对密度、液限、塑限、压缩系数及压缩模量、三轴剪切强度等试验,得出海底地层承载力为60-160千帕,符合海洋牧场工程地质条件要求。(中国矿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