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人们对矿山尘土飞扬的传统印象,峨胜集团峨胜石灰石矿山绿意盎然,很难想象这里是年采1200万吨的露天矿山开采现场。“4年时间完成400余亩边坡修复。”峨胜采矿场总经理罗剑说,裸露区域已全部复绿。
3月下旬,全省绿色矿山建设现场会在峨眉山市举行,与会代表走进当地矿山感受矿山含“绿”量。四川是矿产资源大省,现有矿山2800余座。绿色矿山建设是四川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抓手。
记者现场获悉,自然资源厅、财政厅、生态环境厅等7部门已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通知》(简称《通知》),明确四川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到2028年底,四川将建成600余座绿色矿山。
目标:2028年底90%的大型矿山达到绿色矿山标准
凉山州会理市拉拉铜矿,作为四川最大的铜矿生产基地,露天矿坑像层层叠叠的梯田,矿坑周边含“绿”量很高。
“我们全力打造‘花园式矿山小镇’,对已闭库的尾矿库和排土场,都进行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绿化矿区面积有1.2万平方米。”凉山州拉拉铜矿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绿色矿山不仅体现在矿山环境,还体现在开发利用方式上。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拉拉铜矿矿山开采品位在0.1%以上的废石全部被“吃干榨尽”,形成了以露天铜矿山为核心的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群。
在四川,类似拉拉铜矿的绿色矿山共有65座,其中38座为国家级绿色矿山、27座为省级绿色矿山。对比四川矿山总量,现有绿色矿山的规模还很小。放眼全国,也是类似情况,目前认定的绿色矿山约占全国矿山总数的14%。
去年4月,自然资源部与生态环境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绿色矿山建设的通知》。根据规划,到2028年底,90%的大型矿山和80%的中型矿山将达到绿色矿山标准。
结合四川矿山建设实际,四川7部门出台《通知》,给出了四川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按照《通知》,到2028年底,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机制更加完善,新建、改扩建、生产矿山的绿色矿山建设协议签订率不低于80%;持证在产的90%大型矿山、80%中型矿山达到绿色矿山标准要求;新建矿山正式投产2年内达到绿色矿山标准要求;小型矿山结合实际参照绿色矿山标准管理。
“到2028年底,四川将建成600余座绿色矿山。”自然资源厅矿保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对新建矿山,在正式投产后2年内建成绿色矿山;对改扩建和生产矿山,加快升级改造达到绿色矿山标准;对剩余储量可采年限不足3年的生产矿山,着重做好闭坑前的污染防治,以及生态修复工作。
举措:17条政策支持企业积极创建绿色矿山
绿色矿山建设,如何全面推进?记者注意到,这项工作正从“单兵作战”转向多方合力。此前,绿色矿山建设主要由自然资源部门推动,《通知》提出建立跨部门协调工作机制,明确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财政、市场监管、林草等部门的职责分工,共同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此外,绿色矿山建设也被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通知》同时明确,依法从事矿产资源开发的矿山企业,是绿色矿山创建的责任主体,要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工艺装备升级改造。“四川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已与600余家矿山企业签订绿色矿山建设协议,进一步压实矿山企业的责任义务和违约责任。”自然资源厅矿保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对于矿山企业而言,矿业领域技术创新和装备升级改造是绿色矿山建设的重要驱动力。在攀枝花,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新建的攀西钒钛磁铁矿钴镍资源回收示范线于2023年底建成投产,通过这条生产线,原先浪费的钴,回收率可达80%以上。
为引导和鼓励矿山企业积极创建绿色矿山,四川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知》分别从矿产资源、用地用林用草、环保、财税金融等方面,提出17条具体政策支持企业积极创建绿色矿山。一方面,减少干扰,为企减负,减少对绿色矿山的抽查、检查、巡查频次。另一方面,加大用地、用矿、金融等政策支持力度。在矿业权出让、整合及办理建设用地、用林、用草等手续时,依法依规对绿色矿山企业予以“绿色通道”等支持。
绿色矿山建设是一项动态持续性的工作,四川建立了“可进可出”动态管理机制,《通知》细化绿色矿山名录动态管理要求,规范全省绿色矿山进入名录后的监管、移出、重新纳入等程序。
【新闻多一点】
什么样的矿山才是绿色矿山?
四川省省级绿色矿山建设评价指标参照了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评价指标,包括矿区环境、资源开采、资源综合利用、绿色低碳、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科技创新与规范管理等6大类一级指标,49项具体指标,共100分,总得分原则上不低于70分。49项具体指标包括20项约束性指标和29项提升性指标两大类,所有约束性指标必须得满分。(四川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