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涉重洋的铝土矿临近港口还没敲定买家,等米下锅的氧化铝厂因为“价格没谈拢”不愿高位接货,买卖双方的“拉扯战”令一船船铝土矿待价而沽。在4月17日广西北海召开的第七届全球铝土矿&氧化铝行业发展论坛上,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向记者讲述了发生在当下氧化铝企业和铝土矿供应商之间的“暗战”。
尽管对于行业来说,这或许只是个例,但却也真实反映了行业目前正在经历的阵痛。正如论坛的主办方阿拉丁中营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郑新均所言,2025年,中国铝土矿与氧化铝产业链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
产业之困
“今年全球铝土矿与氧化铝产业链进入深度调整期。”郑新均表示,在国内市场,矿山复产进程缓慢,资源保障压力日益凸显。国产矿储量少、品位下降,新建项目投产有限,迫使企业高度依赖进口矿源。从国际市场来看,中国铝土矿进口虽预期增长超2500万吨,但实际落地面临很大风险:几内亚作为主要供应国,受选举年政治波动、港口驳船短缺及运输梗阻、商业纠纷等各类事件影响,增量兑现存在不确定性。
“与此同时,需求侧刚性增长与氧化铝产能过剩矛盾日益尖锐。”郑新均指出,中国年内规划新增1330万吨氧化铝产能投产,但矿石成本的相对攀升与产品价格承压形成“双向挤压”,行业利润空间持续收窄,高成本产能面临减产压力。
资源端的不确定性与需求端的强势扩张交织,产能与价格的错配加剧……千头万绪,让整个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困境。“如何破局?全球矿山、冶炼企业、贸易商、金融机构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的400余位代表,围绕‘资源安全、产能博弈与市场重构’三大主题,寻求行业未来发展路径。”郑新均在论坛致辞中表示。
市场怎么看
“56个交易日由3970元/吨涨至5835元/吨,上涨1865元/吨;38个交易日由5835元/吨加速下跌至3605元/吨,下跌2230元/吨。加速下跌后氧化铝维持震荡弱势格局,42个交易日由3605下跌至2900元/吨,下跌705元/吨。”阿拉丁创始人、总经理单贵斌给出的一连串数据描画出氧化铝市场从去年延续至今的波动轨迹。市场的大起大落,情绪的大喜大悲,身处其中的铝业人不吐不快。
南山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正清告诉记者:“目前氧化铝价格波动剧烈,高峰时每吨利润达2600多元,而随着今年氧化铝成本上升和价格下跌,生产企业陷入亏损泥潭。”
业内专家指出,氧化铝价格波动对上下游影响不可小觑,也将对产业链各环节产生不利影响。一旦减产发生,将直接影响原料供应,首先是铝土矿需求减少,进而也影响电解铝原料供应。目前氧化铝企业和铝土矿供应商处于僵持阶段,要么氧化铝企业停产减产,要么接受高价,而铝土矿因需求预期导致降价空间不大。
铝土矿价格上涨与近几年开矿成本增加不无关系。阿拉丁铝土矿分析师马钧鹏表示,即便将矿石价格下调到70美元/吨、80美元/吨以下,对氧化铝企业的利润贡献有限,因为氧化铝产能总体过剩,市场高价格难以维持,由此他表示,铝土矿降价对氧化铝厂的帮助只能是暂时的,氧化铝难以留住挤出的矿石利润。
事实上,目前很多氧化铝项目在没有明确市场支撑下盲目上马才是症结所在。“根据阿拉丁统计,氧化铝未来规划产能将超过4500万吨,造成行业不仅面临内陆与沿海产能的竞争,沿海地区内部的产能竞争也将加剧。”单贵斌说。
广西海亿贸易有限公司的陈振凯也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氧化铝产能的集中释放,使得企业将直面优胜劣汰的挑战。
“新增产能和潜在减产,都是导致氧化铝企业停产的影响因素,而停产失去的市场,很难恢复如初。因此,大多数氧化铝企业尚在亏损中煎熬。”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根据阿拉丁的判断,目前氧化铝企业的减产主要叠加在企业检修频繁的时期从4月中旬开始显现,5月份或为量变到质变的过渡期。减产初具规模时,氧化铝价格出现震荡偏上的变化。“预计未来50天左右时间,成本支撑将使得价格具备触底微妙反弹的可能,更长周期仍将以承压下行为主。”单贵斌表示。
当下行业的共识是,无论是氧化铝企业的减产停产还是铝土矿供应商的让利出货,无论是去年氧化铝、电解铝价格“狂飙”还是上游铝土矿市场的“失落”,都不是行业愿意看到的结果,产业链各环节的利润保持相对均衡、行业协调发展才是正途。
行业怎么办
“面对当前的挑战,我们唯有开放合作、技术创新、政策协同,才能实现资源安全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双赢。”郑新均表示。
事实上,政府和行业企业也没有消极等待,而是积极行动,应对挑战。
北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胡小兵在论坛上表示,北海将铝产业发展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部分,未来将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大步迈进,打造高端化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沿海进口氧化铝全产业链加工基地。以铁山港东西两岸为核心,发挥广投、东方希望等龙头企业的作用,全力打造“港口物流—海外铝土矿资源利用—港口煤炭—发电—氧化铝—再生铝—铝加工及赤泥综合利用”等产业组成的完整产业集群。
与此同时,广西广投临港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贤桂从更宏观的角度分析了行业当前面临的三大挑战:一是资源高度集中带来的安全风险,二是西南区域氧化铝产能富余度提升,三是新增产能冲击内陆存量产能重构市场格局,促使西南地区氧化铝流向内陆更远地区、北方市场以及出口海外。对此,广投临港提出破局的应对路径实践:构建多元矿源保障、技术创新提质、全面数智运营以及产业生态协同联动。他指出,“面对资源—产能—市场的三维博弈,希望构建临港循环经济产业,从资源、港口到资本,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临港循环经济产业园。”
作为深耕铝行业多年的专业机构,阿拉丁责无旁贷。单贵斌告诉记者,目前国内产能过剩的问题日益凸显。很多企业处于亏损状态,通过对部分企业压力测试表明,高成本产能承受能力非常有限,企业因客户资源、产品质量等因素放缓了减产的进度,同时通过非铝行业消化、找国产矿等方式应对。
参会的代表对记者表示,价格短期低位弱势下行,但长期来看,市场必然寻找新的平衡点。国家的政策引导,有利于氧化铝市场的健康发展,而面对无法左右的市场,练内功成为行业共识。
技术创新是不变主题。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海外业务中心副部长李荣华认为,当前行业要实现产业升级,必须在技术上不断突破。他介绍说,贵阳铝镁院已开发出针对进口一水和三水混合铝土矿的两段溶出技术,可降低蒸汽耗15%~20%;并推广智慧控制与仿真模拟优化关键工序,提升氧化铝品质,进而降低电解铝企业的综合成本。
山东省章丘鼓风机股份有限公司教授方祥军介绍,公司开发的空气悬浮高速离心鼓风机已为多家氧化铝企业节省显著能耗成本。其高速真空泵设备目前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领先,有效帮助企业提升节能与环保指标。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原首席工程师顾青松分享了解决铝土矿劣质化问题的一系列重要关键技术,实现了劣质铝土矿高效低成本生产高品质氧化铝的目标。
郑新均建议,当前行业面临深度重构,需从资源保障、产能优化、市场机制三方面形成联动机制。具体包括:资源端,多元化布局,优化国内外资源配置,降低对单一进口矿的依赖;产能端,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升级优化结构,抑制无序扩张;市场端,充分利用期货等金融工具,实现价格发现与风险对冲,推动利润链条再平衡。
与会代表呼吁国家层面出台相关产业政策,加强监管与资源规划,推动建立“透明、协同、可持续”的新型产业生态。
“资源安全、产能博弈与市场重构”将是2025年乃至更长时间内铝土矿与氧化铝产业的主线命题。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在剧烈波动中寻求平衡,在分散和重组中建立韧性,中国铝土矿与氧化铝行业正在摸索一条前所未有的转型之路。(中国有色金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