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推进,锂资源作为锂电产业的核心原料,受到业界高度关注,而锂资源在新能源产业生态中发挥着基础性、支撑性作用,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发展。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24年我国市场约60%的锂原材料依靠进口。虽然国内在持续加大锂矿勘查开发力度,但有相当部分的新项目品位较低,开采经济性差。同时,由于基建配套问题,项目商业化周期漫长。因此,对于我国新能源产业而言,海外优质锂矿资产的获取是保障资源供给的一大途径。
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十种有色金属产量突破7900万吨、利润总额实现4239亿元,彰显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和活力。但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2024年锂产业运行在整个有色行业中表现并不出色。然而,值得一提的是,锂矿资源勘探开发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西昆仑-松潘-甘孜”世界级锂辉石型锂成矿带被发现,氧化铝提锂等工艺技术取得可喜进展,有效提升了我国锂资源的自主保障能力。
在锂矿成为全球竞逐的战略性矿产资源的背景下,只有把握大势、抢抓机遇,加强全行业科技创新,才能在新一轮能源竞争中赢得主动。从行业科技攻关方面看,目前,多项盐湖提锂技术攻关已取得创新成果,尤其是在西藏、青海等锂资源富集地区。
西藏是我国锂资源的重要富集区,在全球锂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尤其盐湖卤水、地热卤水中的锂资源,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实资源基础。“十四五”期间,西藏专门设立了多项盐湖提锂技术攻关课题,取得了良好的创新性攻关成果,将在推动绿色能源转型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据了解,下一步,相关科研单位将把太阳池保温增温技术、铝基粉体吸附提锂技术、地热卤水提锂技术等成果尽快推广应用到西藏提锂产业。同时,应进一步重视锂选矿技术攻关、加大锂产业人才培养力度等。
在全球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锂产业仍处于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但也存在着供需错配、价格波动、技术创新瓶颈和国际贸易壁垒等堵点痛点。而打通痛点堵点则需要以战略思维思考产业未来发展新蓝图,要准确把握锂产业可能面临的重大问题与挑战,精心谋划涉及产业的重大战略任务、重大技术攻关项目以及重大工程项目。
这就需要优化资源开发区域布局,全力提升资源自主供应保障能力。持续加大国内锂矿资源勘探力度,强化资源储备;加力推进可采资源,特别是锂辉石资源形成实际供应能力,加快推动开发技术落地;科学合理布局下游产业,有序促进产业聚集,实现资源开发与产业链协同融合,把量的合理增长与质的有效提升有机结合起来,使生产有效益、产品有市场、需求有保障;坚定不移强化科技创新,时刻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密切跟踪固态电池、快充锂电池等下游技术的最新进展,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加大研发投入,努力开发出更具性能优势和成本竞争力的产品;高度重视原始创新,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体系;积极拓展产品的应用领域,不断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大力提升再生资源应用水平,加快构建绿色循环发展体系,树牢资源有限、再生无限的理念,全面提升锂矿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效能,推动锂产业实现绿色循环发展;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锂矿资源开发领域的互利合作,有效防范和化解资源获取与产品进出口贸易等多重风险;积极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在锂精矿、电池级碳酸锂等领域主导制定国际标准,不断提高国际话语权。(中国矿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