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开展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是为制定战略性矿产资源发展战略,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提供战略参考。本文在全面收集国内外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文献阅读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对战略性矿产资源研究的历史、概念及厘定方法,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勘查和潜力评价,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战略性矿产资源的管理和政策法规,信息化技术在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指出战略性矿产资源的评价方法从定性走向定量,战略性矿产资源清单不断丰富;战略性矿产资源成矿理论、找矿方法、勘查技术不断完善,资源潜力评价逐渐形成理论方法体系,但有必要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角度对矿产资源潜力进行补充性评价;矿产资源绿色勘查,综合利用,绿色、高效、智能化开采技术不断发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升,开采和选冶加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矿业正朝着资源安全、生态安全的高质量方向发展;高度重视矿区生态修复,发布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矿山生态修复成效显著;战略性矿产资源管理政策不断完善,新修订了《矿产资源法》,对矿产资源保护和勘查、开发利用,矿业用地,以及生态修复等作了规定,从法律上构建了全面系统的矿产资源安全保障体系。信息化技术在资源开发利用和资源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大数据技术在智能勘探与开发、监测与预警、资源评价、决策支持等方面得到具体应用。本文对未来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趋势进行了展望,包括战略性矿产目录更新机制、勘查和储备、产业链供应链全面协调、科技创新和应用等方面。一是战略性矿产清单调整要加大频率,战略性矿产资源战略和政策力度会加大;二是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会进一步加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将取得重要进展;三是长链补链措施并举,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能力将提升;四是应对绿色低碳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科技创新将会得到重视,绿色、低碳、智能化开发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结论: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地缘政治、局部战争、新旧产能转换正在加速改变着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和矿产资源供需格局。战略性矿产作为支撑能源转型、推动产业升级、实现碳中和的关键物质基础,已成为大国之间战略博弈的新领域。随着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快速推进,各大经济体纷纷参与到战略性矿产全球治理中,以谋求供应链和产业链的优势地位。战略性矿产已成为当下投资竞争的焦点,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投资和开发的持续加强则是未来全球发展的一大趋势。
战略性矿产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国防现代化建设、新兴产业发展的基本保障,稳定、充足的资源供应对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至关重要。我国“十三五”期间将24种矿产列入战略性矿产名录。未来还会有一些重要的、关键的矿产资源列入战略性矿产清单。目前,我国在主要矿产资源中的消费量排名靠前、占全球份额较大,一些大宗矿产对外依存度已接近或超过50%。2022年中国的原油和天然气等能源矿产对外依存度分别为71%和40%;铁、铜、铝等大宗矿产对外依存度分别为81%、83%、65%;锂、钴、镍等关键矿产的对外依存度分别在85%、95%、90%以上。预计到2035年,这种大规模依赖进口局面难以根本扭转[56]。
随着大国竞争的激烈加剧和科技进步的深入开展,全球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将会发生新的变化,中国需要在战略性矿产清单更新机制、勘查和储备、产业链供应链全面协调、科技创新和应用等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战略性矿产清单调整加大频率,战略性矿产资源战略和政策力度加大。为凸显一些矿产资源在经济发展或国家安全中的特殊重要性,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分别提出了“战略性矿产”“关键矿产”“关键原材料”“重要矿产”等概念。从发布周期看,俄罗斯、美国、欧盟都是3~4a更新一次,我国尚未明确发布周期。在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更新战略性矿产或关键矿产目录后,我国有必要根据其政策变化和新的国际形势,及时调整战略性矿产目录,可将更新周期调整为3~4a,最多不超过5a[7]。
二是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得到加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将取得重要进展。战略性矿产对于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至关重要,其需求也会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国际关系的变化而变化。深入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以科技创新提升储量水平,以政策创新增储上产。对于战略性矿产勘查,可加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鼓励多元市场主体参与,通过减费降税鼓励私营主体参与,充分激发市场活力。与5G通信站、物联网、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等新基建相关的战略性矿产需求未来可能会爆发性增长,如钨、钛、锑、钴、稀土等,有必要提前做好战略储备。同时,着重关注与军工产品有关的矿产资源,包括铀、钨、钛、锑、钴、稀土、铌、钽、铍、锆、锶、铯、铼、高纯石英等,依据国际先进军工产品技术,为未来军事工业领域发展准备好原材料。
三是长链补链措施并举,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能力提升。我国部分战略性矿产虽然资源丰富,但缺乏高端应用技术。例如我国虽然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粗镓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但高端稀土、镓等稀有金属产品生产能力较低,仍处于稀土、稀有金属产业链的底端,资源高效利用仍受制于人。因此,应加强科技研发,延伸战略性矿产产业链;加强关键矿产产业链供应链的协调,及时“稳链、补链、强链”。通过技术提升来提高战略性矿产的附加值,跻身高端产品产业。聚焦双循环下我国矿业产业层次和全球布局,培养勘探、开发、冶炼、材料加工、循环利用龙头企业,打通产业上中下游“三条链条”,统筹中外战略性矿产产业链供应链多环节产能双向转移,提升总体规模效应。未来将会加大战略性矿产品战略储备。发挥国家、企业、民间三种投资力量,建立以产品为主、产能和产地为辅的“三位一体”储备体系,提高矿产资源的储备和应急调控能力[97]。对大宗战略性矿产储备应以矿产地储备和产能储备相结合,国家储备和企业储备相结合;针对小品种战略性短缺矿产,应以国家采购实物储备为主。
四是应对绿色低碳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绿色低碳智能化科技创新将会得到重视。近年来,矿山绿色低碳智能化技术不断向全生命周期方向发展。通过不断吸收新发展理念与新技术,绿色开采已开拓出绿智融合的低碳发展道路。未来数字化、智能化等新兴技术赋能矿山绿色开采,通过优化采矿方法,推广使用智能化采矿设备,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提高采矿技术水平,从而提高开采回采率,实现降本增效。在选矿环节,通过选矿流程的智能化设计,结合智能化技术和环保型设备的开发和应用、智能化数据管理和分析等手段,绿色智能选矿有望进一步降低选矿成本,提高选矿效率和选矿品质,有助于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矿产品深加工技术和材料提纯技术也是未来发展重点,将会支撑我国高端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的高质量发展。发展循环利用技术,提升“城市矿产”开发能力,将继续提高二次资源回收利用水平,降低能耗和碳排放水平。(《中国矿业》杂志)
原文链接:http://www.chinaminingmagazine.com/article/doi/10.12075/j.issn.1004-4051.2025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