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煤供需形势分析 进口煤价不会大幅上涨
发表时间 :2013-04-08 来源:中国能源报
3月21-22日,2013年动力煤供需形势分析会在京举行,与会的相关煤电企业及投资机构单位通过研讨交流,从国际国内各个方面对今年动力煤供需情况进行分析,共同探讨影响今年煤炭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
进口煤价不会大幅上涨
2012年,我国进口煤炭2.89亿吨,继2010年的1.66亿吨以及2011年的1.824亿吨,再创新高。今年1-2月,我国已进口煤炭5388万吨,进口量依然比较大。秦皇岛海运煤炭市场董事长范广志表示:“2013年,我国进口煤炭应该在3.5-3.8亿吨,月均应该在3000万吨以上。”
从国际煤炭市场供需形势看,需求较大,供给宽松,从全球经济结构看,不会有更大的根本性改变。进口煤价不会大幅上涨,为进口煤提供了重要的量价支撑。
据相关数据统计,2012年10月以后,PMI(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是监测经济运行的及时、可靠的先行指标,得到政府、商界与广大经济学家、预测专家的普遍认同--编者注)都在50%以上,显示我国经济状况向好,进口煤炭有经济保障。
大唐电力燃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志刚同时指出,虽然进口煤价格始终低于国内煤炭价格,但每吨价差仅为30-40元,因此,进口煤价格的上升空间有限。
此外,范广志指出,尽管国际海运运力宽松,运费低廉,进口煤量的多少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各国量化宽松政策达到什么程度,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对海上运输的影响,以及战争等不确定因素。
煤电双方都有进口意愿
2012年,大秦线未能完成4.5亿吨煤运目标。大秦线全年实际完成4.2588亿吨,同比少完成1428万吨,较4.5亿吨日历进度累计亏2411万吨。据太原铁路局的消息,原铁道部初步确定2013年大秦线运量目标为4.5亿吨。对于这个目标是否能完成,范广志表示,不仅要受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也要看铁路总公司成立后其运能效用是否能提高。
2013年,我国铁路能力并没有发生大的改变。铁路运力紧张的情况仍然不会得到缓解,国内煤炭供给偏紧,靠国内的铁路运力,无法解决国内煤炭需求问题,使进口成为必然。
业内人士指出,如果没有进口煤炭,国内煤炭价格可能会失控,所以进口煤炭成为一种必然。但总的来说,煤炭形势应该是以国内为主,进口为辅,量价关系也相互影响。
此外,各需求方都有进口煤炭的意愿。电力企业通过进口煤炭获得更大价格优势,在解决生产经营困难的同时,还可以平抑煤炭价格。据了解,六大发电公司进口煤炭的意愿很强烈,国电去年进口1100多万吨煤炭,今年预计进口3000万吨。对于煤炭经营企业,通过国内外煤炭差价盈利,这是经营上的需要。此外,国内铁路运力紧张,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国内大型煤炭企业的发展,大型煤企通过进口煤炭,提高自身发展能力。据悉,神华去年进口煤炭2400多万吨。
此外,范广志指出,国内经济发展要求调整结构发展方式,对能源进行有序开发和利用,十二五规划也对煤炭产能和产量有所控制。因此,从有利的政策方面讲,今年煤炭进口也不会减少。
量价不确定加大指数关注
煤炭进口量的增加,同时对国内煤炭价格的平抑和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煤炭行业资深分析师李学刚表示,2013年环渤海地区煤炭资源将进一步集中,支撑煤价。
据李学刚介绍,2012年主要煤炭生产企业在秦皇岛港的周转量并未减少,没有生产支撑的发运企业大幅减少。“2013年这种状况将继续发展,环渤海地区动力煤资源将会进一步向神华、中煤等大型煤炭企业集中,从而对煤炭价格形成支撑。”他说。
目前,电煤供应总体平衡结构依然偏紧。业内人士指出,首次电煤并轨使得煤炭供应在量价方面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并不利好煤炭市场回暖。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行业专家薛静表示,合同煤只占四分之一,价格并轨后对火电厂影响并不大。
并轨以后,如何建立可靠的价格机制,需要探讨。由于煤电双方在市场的看法和判断上不大一致,都想占据主导地位,这在谈判中是比较难实现的。因此,今年的长协合同基本没有谈价格,主要是谈量。在价格方面,双方起初找不到共同点,逐渐地,煤电双方开始以环渤海指数为谈判依据,这也使得指数关注度提高。目前来看,今年煤电谈判主要向“神华模式”和“中煤模式”靠拢,即价格参考环渤海煤炭价格指数。
之前,由于价格双轨制和800元限价的存在,环渤海价格指数对市场的反映及指导作用并不明显。据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市场研究部经理刘志鹏介绍,由于发热量决定价格的设计原则和拥护衡量的准则不统一,指数价格与实际价格会有所偏离。
业内人士认为,环渤海煤炭价格指数不仅为煤炭市场经济的规范化管理和发展作出了贡献,而且有利规范市场行为,并有助于决策层在煤炭价格上的决策。同时,可通过指数判断煤炭行业的走向和趋势,为买卖双方的判断提供依据。范广志还强调,这个指数也有利于煤电企业、行业的领导人廉洁自律。有了透明公开的价格为依据,可减少决策层失误。
对环渤海价格指数的关注度增加,同时也呼唤其进一步的修改完善。据了解,业内人士建议,由于一些企业的调整,对样本要每年做一次调整。对数据的真实性和传递的时效性也应该有明确规定,并设立数据的采集跟踪机制,使数据的真实性要可追溯。同时,还要解决数据模型的科学性问题等。
(文章来源:中国能源报)
下一篇:商务部:上周能源价格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