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大会特刊】找矿突破成果五年回眸——资源保障 夯实绿色发展根基
发表时间 :2017-09-23 来源:矿业报
资源保障,夯实绿色发展根基
——我国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推行绿色勘查纪实
资源是绿色发展的物质基础,资源安全是我国国家安全体系中的重要方面。如何维护我国能源资源安全?既要节流,又要开源;既要利用国际市场,更要挖掘国内潜力。只有增强国内资源保障能力,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下更好地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满足国内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对能源资源的需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在国土资源部等部委的合力推动下,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积极应对全球矿业市场下行、商业性勘查投资骤减等不利形势,以融入生态文明建设为前提,紧抓国家需求,树立绿色思维,强化科技创新,聚焦深部和战略性新兴矿产资源,稳中求进,开创了地质找矿绿色发展新局面。
5年来,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获得一系列令人振奋的重大成果,形成一批新的重要矿产资源接续基地,逐步改变着我国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格局。
5年来,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大大提高了全国基础地质程度,在能源矿产调查评价方面屡获影响深远的重大突破,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等领域正在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
5年来,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尊重群众意愿”原则,积极调整工作布局,大力推行绿色勘查,让绿色发展理念在全国落地生根。
屡获大突破,重新勾画中国资源版图
2012年2月9日,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召开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发出在全国范围进行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总动员令,全面实施国务院发布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
5年来,按照“用3年时间实现地质找矿重要进展,用5年时间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用8~10年时间重塑矿产勘查开发格局”的整体目标,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顺利推进,成效显著。截至2016年年底,主要固体矿产新发现297处大型和521处中型矿产地,铀、锰、金、铅锌、钨、钼、石墨、锂等矿种均有世界级大矿横空出世。
振奋人心的大突破比比皆是:贵州铜仁锰矿新增资源量3.65亿吨,是我国40多年来锰矿找矿的一项重大突破;青海祁漫塔格夏日哈木镍矿探获镍资源储量106.17万吨,实现了自甘肃金川以来镍矿勘查的又一重大突破;江西大湖塘(107万吨)与朱溪(236万吨)钨矿的突破,连续刷新钨矿储量规模世界纪录;云南鹤庆北衙金矿提交金资源量334吨、共生的铜、铅锌、铁、银都分别达到大型规模,是目前我国少有的高品质金多金属矿床;内蒙古双尖子山银矿资源量超过2万吨,稳居国内银矿单矿床资源量之首……
矿产勘查屡获突破奠定了重塑矿产勘查开发格局的资源基础。
在山东省胶东地区,金矿深部勘查取得重大成果,新发现大中型及以上金矿70多处,新增金资源储量2400余吨,形成了以三山岛、焦家和玲珑为代表的3个千吨级金矿田,使胶东地区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金矿区。预期到2020年,我国将新形成甘南、滇北、青海中部、新疆西天山等一批百吨级金资源基地,全国年生产能力达到550吨。
在西藏多龙整装勘查区内的铁格隆南矿区,探获铜资源量1100万吨,是我国首个千万吨级铜矿床。加上之前发现的甲玛、普朗等大型铜矿,形成了拉萨-山南地区铜资源基地。预期到2020年,我国有望形成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尔泰等12个新的铜矿开发基地,全国年生产能力达到260万吨。
在新疆和田,发现了我国目前资源量最大、高品位的火烧云铅锌矿,资源量已达1894万吨。预期到2020年,有望形成内蒙古大兴安岭、狼山等8个新的铅锌矿开发基地,全国年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吨。
在已有老矿山深边部找矿,使179个矿山新增资源储量达大中型矿床规模,有效缓解矿山后备资源不足的状况,平均延长服务年限10年,稳定职工就业40余万人。
如今,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第三阶段工作已经全面展开。随着地质找矿新机制的日益成熟、许多关键技术难题的逐一破解,以及一个个找矿“重要进展”、“重大突破”的不断涌现,我国矿产勘查开发“陆海统筹、东西并重、油气并举、大宗矿产与战略新兴矿产并进”的全新格局正在逐渐清晰。
立足大需求,勘查重点聚焦“战略”与“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常态”,对矿产资源保障的需求也随之发生着深刻变化,其中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对矿种的需求倾向性更加明显:一是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以及铀矿、地热、浅层低温地热等清洁能源;二是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矿产资源。
而不久前,一种被称为“可燃冰”的新型能源--天然气水合物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共中央、国务院为此发来贺电(详见可燃冰勘查纵深报道)。
能源安全历来是党中央国务院最关心的事情之一,涉及国家安全、经济安全。《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显示,我国已将下一个阶段的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正在加快构建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进一步增强能源自主保障能力”、“到2020年,能源自给能力保持在85%左右”的国家需求,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以“服务能源安全保障、改善能源结构、支撑油气勘探开发体制改革”为目标,加大了石油、天然气、铀矿等常规能源及煤层气、页岩气、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能源的勘查力度。
5年间,常规油气在鄂尔多斯、塔里木、四川、渤海湾、东海、琼东南等盆地取得一系列重大发现。在青海共和县恰卜恰镇地下2230米处钻获温度达153摄氏度的干热岩,这也是中国首次钻获干热岩;页岩气勘查在重庆涪陵和四川长宁取得历史性突破,不仅实现了零的突破,而且加速迈进大规模商业化发展阶段--我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已累计供气突破120亿方,日销售页岩气达1600万方,预计今年将建成年产能100亿方,相当于一个千万吨级的大油田;铀矿勘查在鄂尔多斯、伊犁、二连等盆地陆续取得重大发现,砂岩型铀矿资源储量快速占据“半壁江山”,特别是在鄂尔多斯发现了世界级的大营铀矿,使我国有望在2020年形成以北方砂岩型铀矿为主的供应格局……
除能源矿产之外,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还加强了富铁、铜、铝、铅锌、金、镍、钨、锡等大宗矿产,锰矿、钾盐、铬铁矿等紧缺矿产,以及三稀、锂、钛、石墨、萤石、硅藻土等战略性矿产资源的调查评价,特别是形成了一系列石墨、锂等矿产基地,有力支持了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
5年来,四川甲基卡外围新增氧化锂资源量88万吨,累计探明资源量188.77万吨,成为世界少有的、我国最大的特大型锂矿床;四川李家沟及党坝、业隆沟矿区共探明氧化锂资源量125.42万吨,为建设川西新能源基地提供了资源保障;内蒙古浩尧尔忽洞发现大坞淀大型晶质石墨矿,累计探明资源量超1775万吨;新疆奇台黄羊山石墨勘查取得重大突破,资源潜力超6000万吨,有望形成新的晶质石墨资源基地;黑龙江鸡西石墨资源储量扩大,已探明石墨矿物总量达5000万吨,进一步稳固了我国石墨资源全球第一的地位。
适应大发展,通过科技创新强化深勘精查
李克强总理等国务院领导对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肯定,要求继续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尊重科学规律,创新思路和机制,更有效地调动社会资本力量,加大矿藏特别是国内矿藏深勘精查力度,进一步提高国家能源资源保障能力。
众所周知,2012年是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在全国火热推进的一年,也是全国地质勘查投入的一大“拐点”:2006年以来,国内非油气矿产勘查资金投入先增后减,在2012年达到峰值后下降,2016年勘查投入回落至2007年水平。尤其是与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相比,社会资金投入下滑更为明显,2016年投入94.45亿元,仅为2012年峰值的1/3,同比下降37.94%。
那么,如何有效调动社会资本力量,便成为地质勘查行业需要面对并解决的崭新课题。为此,国土资源部积极行动,出台《关于完善地质找矿运行机制实现找矿重大突破的若干意见》,通过七项举措推动建立完善中央和地方政府及企业相互联动,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矿产勘查有机衔接,地质找矿与矿产开发紧密结合,地质找矿与矿业权管理及地勘单位改革发展协调配合的地质找矿新机制,保障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确定的各项目标圆满完成。
近年来,随着露头矿、易识别矿、浅部隐伏矿寻找殆尽,难识别矿、新类型矿和深部隐伏矿正在成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主要目标。显然,做好深勘精查,意味着要加强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大幅提升对地球深部的认知程度,解决一批制约深部能源资源勘查开发的重大科技问题。为此,国土资源部紧紧扭住“科技创新”牛鼻子,以“三深”科技发展战略为驱动,加快深地勘探、特殊景观区勘查、深海区探测等核心技术与装备研发,培育找矿突破新动力。
5年来,基础地质理论研究引领地质找矿工作向新区新类型拓展。建立了青藏高原地质成矿理论,指导发现了30多处大型以上矿床;开展了中国陆块海相成钾规律及预测研究,大幅度扩大了柴达木西部钾盐资源远景,推算氯化钾资源量3.5亿吨;进行了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规律与开采基础研究,建立了“两期三型”成矿理论,创建了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理论,指导水合物勘查不断取得新发现。
5年来,2000米固体矿产钻探技术及装备已在勘查中广泛应用。山东三山岛金矿区最大钻探深度已达4006米;钻井高精度对接联通等勘探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构建了适应我国地球深部特征的立体探测技术体系;自主研发的多套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主研发和生产的首台万米科学钻机已经在设计深度6400米、亚洲迄今最深的科学钻--松辽盆地“松科二井”钻探中投入使用。
5年来,自主研发的无人机航空物探综合测量系统、数字式航空氦光泵磁力仪与测量系统等多套关键仪器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制了一套抗干扰技术体系,包括仪器设备、处理软件及采集技术的创新,极大缓解了人文干扰对物探应用效果的影响;3D井-地磁测联合反演(SWMI3D)、地-井方位激电(IP)联合反演及井中TEM等一批地下物探新技术已投入找矿一线,提高了异常解释精度,加大了有效勘探深度;地质信息技术与服务创新稳步提升,初步建立了高效性、及时性、易得性和多元化等地质信息服务模式。
5年来,自主研制成功“海马号”4500米级深海非载人遥控探测潜水器、“海牛号”3000米级海底多用途钻机;研制了天然气水合物保温保压取样器等关键地质技术装备,实现防砂技术、储层改造技术、钻完井技术、勘查技术、测试与模拟实验技术、环境监测技术六大技术体系20项关键技术自主创新。
5年来,完成了22个重要矿产“三率”调查评价工作。结果显示,我国煤炭、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等矿产“三率”水平显著提高,煤炭采区回采率达到83%,铁矿、铜矿回收率达到78%和89%;制定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指标及其计算方法》,明确了27种矿产的“三率”最低指标,建立了主要矿产“三率”指标评价体系;遴选发布了210项先进适用采选技术,盘活了一批低品位、共伴生等难利用资源,显著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领域成绩喜人,为继续实现找矿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土资源“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深地探测战略将形成深至2000米的矿产资源开采能力、3000米的矿产资源勘探成套技术能力,储备一批5000米深度的资源勘查前沿技术,并显著提升6500~10000米深的油气勘查技术能力。同时,深层油气勘查深度将达到10000米。通过实施地球深部探测重大科技项目,将有效拓展第二找矿空间和地下发展空间。
融入大生态,创新推动绿色勘查新模式
在2016年的中国国际矿业大会、2017中国探矿者年会等矿业盛会的展览会中,我们都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当前探矿装备的“生态化”。而在各地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绿色勘查也已逐渐成为必须恪守的行为准则。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维度,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5年来,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深入贯彻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保护第一,尊重群众意愿”作为政治纪律和工作纪律,从顶层设计到项目实施,全面推进绿色勘查,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方式落在了实处。
一方面,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统筹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对工作布局进行调整,做到有进有退、突出重点,集中展开、有序推进。
2016年,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对《全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总体方案》进行了动态修编,作好整装勘查区和重点勘查区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矿产资源规划的衔接,全面避让自然保护区;在生态脆弱地区,坚持矿业发展“点上开发、面上保护”、“开发一点、保护一片”高起点原则,统筹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
2016年12月,国土资源部召开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第三阶段工作部署视频会,进一步强调全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第三阶段整装勘查将全面退出自然保护区,加强生态红线以外的矿产勘查,推进深部资源勘查评价。
2017年7月,国土资源部印发《自然保护区内矿业权清理工作方案》决定开展各类保护区内矿业权清理工作。要求今年8月底完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矿业权的核查报告;12月底,完成各类保护区禁止矿产资源勘查开采范围的矿业权调查摸底和分类梳理,并形成清理工作总结。
另一方面,调整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地质找矿工作手段和技术,对造成地表环境破坏大的勘查手段进行适度调整或采用替代勘查技术;加强地质找矿工作后续对生态环境的恢复,将地勘工作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2016年5月,地勘行业共同发布《绿色勘查行动宣言》。而后,国土资源部在《固体矿产勘查工作规范》中增加了绿色勘查的要求,并对储量技术标准进行调整。2017年5月,国土资源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提出开展绿色勘查项目示范工作的要求。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企业及相关地勘单位也积极探索,形成了一股席卷全国地勘行业的绿色风潮。
青海省政府积极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将2016年定为绿色勘查开发年,全面启动了全省绿色勘查示范研究工作。其中,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在青南多彩地区创造出了绿色勘查的“多彩模式”,把地质勘查与生态保护、牧民利益、藏区和谐等要素有机结合,较好地解决了生态保护和矿产勘查之间的矛盾。
江西省地矿局在地勘项目实施和矿山环境治理中坚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江西916队在项目设计中专门增加物化探等对环境破坏较小的工程,并利用其成果缩小勘查面积,减少不必要的槽钻探等破坏性较大的山地工程;探索破坏性较小的新式施工手段,采用取样钻代替槽探、剥土施工方法;施工后抽干泥浆池液体,敲碎池壁水泥块,并带走处理;钻机撤退时对施工场地平整回填、复垦复耕。
新疆地矿局贯彻“环保优先、生态立区”要求,遵循“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新疆第九地质大队在准东煤田、大南湖煤田、白杨河煤田等勘查区,在钻探施工现场均设置了移动式泥浆循环箱和循环槽,对钻探排放出来的废浆,以及驻地生活垃圾都进行了无害化深埋处理,对挖的槽子进行回填;在钻孔终孔后,技术人员要进一步检查现场环境的恢复情况,如果存在垃圾清理不彻底、场地平整不到位等情况,不予验收。
贵州省西南能矿集团制定了《固体矿产绿色勘查技术标准》、《煤层气绿色勘查技术标准》、《固体矿产绿色勘查项目预算标准》、《绿色勘查项目管理暂行办法》4个企业标准和规范性制度,全面开展绿色勘查工作,做到集团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控股公司和各勘查单位的所有勘查活动全覆盖。
“绿色勘查是矿产勘查领域贯彻落实中央生态文明战略的重要举措,是保持我国地质勘查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绿色矿业的基本要求,也是全球矿业发展的大趋势。”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来自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成果与变革充分表明,我国的矿产勘查工作唯有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一致,才能真正走上绿色发展之路,也才能更快更好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造福国家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