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西藏自治区昌都市150公里处,是海拔5000米的高原露天矿——西藏昌都玉龙铜矿。12月25日,《中国经营报》记者在实地探访玉龙铜矿时看到,无人驾驶的矿车组成多编组车队在极寒、大风的高原环境中,穿梭于数公里的崎岖山道中进行作业,这是由西部矿业、中铁十九局与华为共同建设的全球首个5000米高原露天矿无人驾驶项目成果交付现场,展示了无人驾驶技术在极端环境中的适应性与可行性。
本报记者了解到,无人驾驶是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也是西藏自治区经信厅牵头起草的智慧矿山建设指导方案中5A级智慧矿山的标准内容。玉龙铜矿无人驾驶项目自2024年9月份启动建设,仅用3个月时间就实现了成果交付。相比传统模式,两个编组10辆无人驾驶矿卡每年可节省大约600万元的成本。
预计2025年一季度无人驾驶常态化作业
当被问及无人驾驶技术在高原露天矿中落地应用的最大挑战时,华为油气矿山军团副总裁陈银绪回答是“云网车”协同,这也是玉龙铜矿无人驾驶成果的一项核心技术。
为了解决在高寒、高海拔和极端气候中的协同问题,在“网”方面,玉龙铜矿无人驾驶项目组联合西藏移动架设了多座5G基站,实现5G信号全覆盖,这样使得车载传感器能实时上传信号,让地图数据以分钟级进行更新,从而优化效率并保障作业安全。在“云”方面,基于华为云的人工智能算力底座,可实现无人驾驶训练及迭代、智能运营监管、高精地图服务和路径规划功能。而在“车”方面,矿车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感知技术,确保全天候稳定作业,故障率降低5%,在线运行率保持在99%以上。需要指出的是,云网车协同、实时的感知系统,为生产作业构建了立体化的安全防护体系,比如夜间作业时,车辆仍能保持稳定运行;采矿、运输和排土各环节中,减少人工的参与,也降低了现场的安全风险。
更为重要的是,陈银绪透露,无人驾驶技术的智能化调度系统优化了作业流程,减少道路维护次数和车辆维修频率,同时,降低了燃料和轮胎的消耗。相比传统模式,两个编组10辆无人驾驶矿卡,每年可为矿山运营节省约600万元的成本。
目前,玉龙铜矿的多编组无人驾驶车队已经在数千米长、最小宽度为20米、最大坡度为8%的矿道上运行作业。项目组预计,在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无人驾驶常态化作业,并且保障整体效率与有人驾驶模式的持平。
无人驾驶成为矿山行业转型升级的新机遇
“无人驾驶技术是科技赋予矿山行业的新机遇,也是在新质生产力战略指引下,推动传统矿山行业转型升级,向智能化、现代化矿山迈进的关键一步。”中铁十九局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华伟如是表示。
西部矿业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永指出,无人驾驶项目的成功交付将全面提升高原露天矿山运营效率和作业安全性。未来“将以玉龙铜矿为示范基地,进一步拓展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场景,打造更加安全、高效、绿色的现代化智能矿山”。
关于无人驾驶技术成果建设项目中的具体分工,记者获悉,由西部矿业提供业务场景支持,西部矿业是中国500强企业,保有有色金属资源储量1128.18万吨、黑色金属储量达到2.95亿吨,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强数字化转型,通过“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少人”,持续提升智慧化水平。而中铁十九局提供工程运营能力的有力支持,中铁十九局是世界500强——中国铁建旗下核心成员,其下属矿业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中国铁建系统以矿山建设为主业的专业化工程公司,是当今国内露天矿山建设的龙头企业,业务覆盖矿山建设全领域。华为则以无人驾驶技术为智慧矿山赋能,其自2021年起打造了“华为油气矿山军团”,推动行业智能化。在三方团队合作的背景下,玉龙铜矿无人驾驶项目仅用3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展示交付。
“随着技术的持续优化,无人驾驶将在矿山生产的各个环节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将继续努力,把玉龙铜矿建设成为(西藏)自治区5A级智慧矿山,打造成行业的示范案例。”陈银绪说道。(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