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国资委党委日前召开专题会议,强调要推动中央企业提升改革攻坚突破能力,突出抓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确保明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取得经得起检验的改革成果;突出抓好新一轮改革方案谋划,释放更加积极的改革信号,更好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作表率。
多位业内专家认为,国资国企布局优化调整仍将是明年国企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领域的布局力度将进一步加大,重组整合将成为主要抓手。
继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后,12月19日,又一家新中央企业——中国数联物流信息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揭牌成立,这也是首家数据科技央企。
中国数联物流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为股权多元化中央企业,注册资金100亿元。公司引入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保利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物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民航信息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数据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
据了解,公司将以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口岸等领域数据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为核心,整合物流与信息流、资金流,构建国家级物流大数据平台,以数字技术提升产业运营效率,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新央企接连落地,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攻坚突破、国资国企布局优化调整加大力度的一个缩影。
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于2023年正式实施。按照计划,2024年要确保完成70%以上的主体任务。今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与各地、各中央企业采取一系列有力有效举措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落地,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
企业党委(党组)前置研究事项清单动态优化,董事会作用及董事履职能力总体明显提升,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继续深化,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更深更广覆盖。
作为国务院国资委在发电行业唯一一家“让改革穿透基层”专题学习研讨的试点单位,中国大唐托克托发电公司聚焦员工“四能机制”,开展一般管理人员和生产部分重要岗位全员竞聘,669人次参与,216名人员上岗,58人退出现有管理岗位;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机制,17名优秀管理人员通过竞聘晋升中层干部岗位;职工月度绩效最高增幅56%,最大降幅28%,真正为人才松绑、减负、赋能。
国务院国资委明确,要聚焦薄弱环节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健全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到2025年,国有企业必须普遍推行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
优化布局向“新”发力——
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以来,中国华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构建延伸“氢”“储”“碳”“智”等能源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同时,坚持以人才为核心集聚创新要素,充分激发科技队伍活力。一方面,完善创新精准考核和中长周期考核激励机制,以鲜明的导向加大对创新骨干人员的激励力度。另一方面,进一步细化在履职尽责前提下免予追责的具体情形和适用条件,真正落实创新包容机制。
这并不是个例。国资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中央企业在战新产业领域累计完成投资1.4万亿元,同比增长17.6%,占总投资规模的近40%。
上述专题会议部署,要推动中央企业提升产业融通发展能力,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用好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通过设备改造、工艺升级等多种途径,不断推动传统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领域拓展延伸;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加强前瞻性、引领性产业布局,积极培育启航企业,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更好助力增强我国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
按照国资委此前制定的目标,到2025年,央企战新产业收入占比要达到35%。“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国有企业的投资将大量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譬如工业母机、数字技术、人工智能、量子技术、工业机器人、大健康等产业。”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高级研究员刘兴国称。
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加力——
支持中央企业发起设立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符合条件的优质项目可以通过市场化方式由中央企业并购,也可上市、股权转让;中央企业要支持控股上市公司围绕提高主业竞争优势、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实施并购重组……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都释放出加码支持并购重组的信号。
“2025年国企改革将秉持高质量完成的总体目标,稳步前行。国有经济布局与结构调整、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重点的功能性改革,将成为改革的核心。”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表示,有投资价值的并购重组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国有企业能够借此快速进入新兴领域。
中国企业改革研究会研究员周丽莎也表示,2025年要围绕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增强国有经济活力等核心任务,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国有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其中,国企并购重组将更加强调产业链整合,未来热点将集中在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领域。(经济参考报)